亞健康是一種臨界狀態(tài),處于亞健康狀態(tài)的人,雖然沒有明確的病痛,但卻出現(xiàn)精神活力和適應能 力的下降,如果這種狀態(tài)不能得到及時的糾正,非常容易引起心身病痛。包括:心理障礙、胃腸道病痛 、高血壓、冠心病、癌癥、性功能下降,倦怠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心情煩躁、失眠、消化功能不好、食欲 不振、腹脹、心慌、胸悶、便秘、腹瀉、感覺很疲憊,甚至有欲死的感覺。然而體格檢查并無器官上的 問題,所以主要是功能性的問題。 處于亞健康狀態(tài)的人,除了疲勞和不適,不會有生命危險。但如果碰 到高度刺激,如熬夜、發(fā)脾氣等應激狀態(tài)下,很容易出現(xiàn)猝死,就是“過勞死”。
??? 現(xiàn)代科學叫“亞健康”我們通常說患了病痛,但在古代“疾”與“病”含義不同?!凹病笔侵覆灰子X察的小病(疾),如果 不采取的措施,就會發(fā)展到可見的程度,便稱為“病”。這種患疾的狀態(tài),或“第三狀態(tài)”,在中醫(yī)學中稱“未病”
“未病”不是無病,也不是可見的大病,按中醫(yī)觀點而論是身體已經出現(xiàn)了陰陽、氣血、臟腑\營衛(wèi) 的不平衡狀態(tài)。我們的祖先早就意識到,有了病痛除積極尋找除疾之法外,還積累了許多防范疾患的措 施。《黃帝內經》有日:“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,夫病已成而后藥之,亂已成而后治之,譬猶渴而穿井, 斗而鑄兵,不亦晚乎?”由此可鮮明地看出我們的祖先已認識到對病痛應“未雨綢纓、防患未然”的重 要。
現(xiàn)代醫(yī)學中的亞健康
亞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狀態(tài),這是一類次等健康狀態(tài)(亞即次等之意),是界乎健康與病痛之間的狀 態(tài),故又有“次健康”、“第三狀態(tài)”、“中間狀態(tài)”、“ 游離(移)狀態(tài)”、“灰色狀態(tài)”等的稱謂。 是處于病痛與健康之間的一種生理機能低下的狀態(tài),亞健康狀態(tài)也是很多病痛的前期癥兆,如肝炎、心 腦血管病痛、代謝性病痛等等。亞健康人群普遍存在六高一低,即高負荷(心理和體力)、高血壓、高 血脂、高血糖、高體重、免疫功能低。
?
這種失調若持續(xù)發(fā)展,可進入“潛臨床”狀態(tài),此時,已呈現(xiàn)出發(fā)展成某些病痛的高危傾向 ,潛伏 著向某病發(fā)展的高度可能。在人群中,處于這類狀態(tài)的超過 1/3,且在40歲以上的人群中比例陡增。他 們的表現(xiàn)比較錯綜,可為慢性疲勞或持續(xù)的心身失調,包括前述的各種癥狀持續(xù)2個月以上,且常伴有慢 性咽痛、反復感冒、精力不支等。也有將其錯綜的表現(xiàn)歸納為3種減退活力減退、反應能力減退和適 應能力減退。從臨床檢測來看,城市里的這類群體比較集中地表現(xiàn)為三高一低傾向,即存在著接近臨界 水平的高血脂、高血糖、高血粘度和免疫功能偏低。
另有至少超過10%的人介于潛臨床和病痛之間的,可稱作“前臨床”狀態(tài),指已經有了病變 ,但癥 狀還不明顯或還沒引起足夠重視,或未求診斷,或即便醫(yī)生作了檢查,一時尚未查出 。嚴格地說,后 一類已不屬于亞健康,而是有病的不健康狀態(tài),只是有待于明確診斷而已 。因此,扣除這部分人群,也 有不少研究者認為亞健康者約占人口的60%。
國內外的研究表明,現(xiàn)代社會符合健康標準者也不過占人群總數的15%左右。有趣的是,人群中已被 確診為患病,屬于不健康狀態(tài)的也占15%左右。如果把健康和病痛看作是生命過程的兩端的話,那么它就 像一個兩頭尖的橄欖,中間凸出的一大塊,正是處于健康與有病 兩者之間的過渡狀態(tài)---亞健康。
???? 汗蒸可以使我們身體狀況得到更好的調節(jié)!